位置:首页>社情民意>详情

关于加强城市公厕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21-04-22

随州市政协委员魏云峰、王华奎反映:“小厕所”联系着“大民生”,关系着“大文明”。城市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好坏,既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工作,城市公厕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城市公厕选址不合理、内部环境“脏乱差”、外部标识“残破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规范。个别新建公厕位置偏僻,离居民区较远,建成后入厕市民较少;少数公厕没有标识或标识不醒目,市民不易寻找;部分公厕没有设置盲人安全抓杆、盲道、轮椅坡道及扶手、儿童专用洗手盆等特殊人群专用卫生空间和设备。

二是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脏乱差。部分公厕没有按照“一人一厕”标准进行管理,公厕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部分水龙头、洗手台、厕所门等配套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市民使用不方便。

三是宣传不到位,入厕行为不文明。由于部分市民社会文明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在公共场合文明入厕的良好习惯,公厕内外乱丢垃圾、入厕不冲、损坏公物、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为此,建议:

   (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城市公厕。按照城市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公厕。严格按照公厕规划设计图和市政工程建设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公厕建设质量。同时,在城区主次干道设立标准、醒目的公厕导向牌,积极倡导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时间开放单位厕所,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入厕。

     (二)严格管理,打造公厕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公厕管护养护维护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对公厕实行“一人一厕”管理,确保公厕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损坏的公厕硬件设施得到及时维修。同时,制定统一考核检查标准,对公厕的管理维护、保洁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市民文明入厕。加强对市民的文明卫生教育,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市民的社会道德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通过在公厕内外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引导市民养成自觉爱护公厕设备、保持公厕良好环境卫生的文明入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