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县市区政协>详情

一线协商凝聚合力 共同缔造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随县政协  发布日期:2023-09-28

      目前,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随县柳林镇大堰角村戏楼湾徐徐展开,只见湾内绿草如茵,繁花盛开,刷黑的环湾漫道如带环绕,一排排修整如新的房屋坐落期间,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美好变化随处可感可见。

图片1.png

戏楼湾入口处  改建前-臭气熏天、萧条破败


图片2.png

戏楼湾入口处  改建后-波光粼粼、风和日丽


随县柳林镇大堰角村五组戏楼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湾,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约有50余户,200余人。在过去,村民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脏乱差情况突出,严重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标准相差甚远。

自去年6月,大堰角村被纳入随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后,柳林镇政协活动小组突出民主协商,群众参与,把“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的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积极推动一线协商与美丽乡村同频共振,全力助推村景旧貌换新颜。

“商”出“新思路”,美丽乡村建起来。为充分发挥村民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主体作用,去年9月21日,在戏楼湾胡必伍家院子门口召开了第一场“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村湾夜话会,通过向群众宣讲共同缔造是什么、美丽乡村要干什么,切实打消了群众顾虑,让群众把过去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统统如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村民周其雄说,“在家门口商量家门口的事,不仅方便还有用,这样的会要多开!”村民张秀琴说,“我觉得我们这个湾子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要是这次能建一个就好了。”此次会议通过面对面向群众问需求、讨建议,共收集到30余条金点子,明确了戏楼湾改造的总体思路,共同谋划出了《大堰角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切实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要做的”有机结合起来,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图片3.png

村民陈万明家正对面  改建前-杨树林、香菇棚


村民陈万明家正对面  改建后-文化广场


“议”出“新共识”,发动群众干起来。大堰角村充分发挥群众力量,通过投工投劳参与、就地取材改造、示范典型带动等方式,对村湾进行改造。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民,以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对村湾所有房屋的屋前屋后各类垃圾进行清理,对影响施工的村湾乱搭乱建进行拆除,为改造扫清障碍。累计无偿让出田地2.5亩,自发拆除旱厕5个、猪圈4个,牛栏1个,偏房2间,以及其他附属物,共计360平方,节约资金近7万元。

戏楼湾里有一片空地,过去杂草丛生、乱堆乱放,影响环境。政协委员与村干部一起,召集左邻右舍坐下来开板凳会。经过协商,村民无偿让地,村里在空地上建起了小广场,搭起了议事亭。

针对“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活动组通过登门走访、个别协商的方式与群众达成共识。在道路拓宽时,按照规划需拆除几户的猪圈、偏房,协商议事小组通过多次到村民陈广坤家中上门做工作,协商沟通,其媳妇张爱华积极配合拆除了自家猪圈,满足道路拓宽的需要,并在施工队改建过程中,免费供水供电。


村民张爱华家正对面   改建前-旱厕


村民张爱华家正对面  改建后--卫生公厕


“协”出“新模式”,村级事务管起来。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才能利长远。为了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大堰角村再次把“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的现场会开到群众“家门口”,“现在开窗见绿、推门闻香,我们要共同把这样的好环境维持住,管护好。当着大家的面,我表个态,我门口这片花园的环境卫生我包了。”村民熊祖全说。“门前屋后包干是我们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我们大家都一致认同的”,村民程品林说。经过村民共同讨论商议,形成轮流管护和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建立共建共管共评长效机制,让每个村民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当中。

随县柳林镇将持续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拉近干群关系,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以“协商之力”为“共同缔造”着墨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