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政协文史>详情

周总理与随县调粮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19-01-18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风暴席卷全国之后,社会主义中国陷于了三年极端困难时期。时逢南涝北旱,粮食减产,百姓口粮减半;中苏关系恶化,苏修竭力地逼粮抵债;加之公社食堂化,放开肚皮吃,粮食浪费惊人。天灾加人祸,导致全国粮食奇缺。

1959年春,武汉市缺粮告急。当时市内粮尽仓空,粮店只得以麻袋装谷壳装门面,来稳定民心。粮票进入市场,黑市上每斤高达5元钱。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请示帮助解决,总理答应由省内调节。张体学连夜赶到随县,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部署调粮任务,并传达周总理的指示,要求在一月内调运净粮5000万斤到武汉,以解燃眉之急。英雄的随县人民急国家之所急,勒紧裤带,竭尽全力为国家排忧解难。

随县是全国产粮大县。1958年上报粮食产量10亿斤,实际只有8亿斤。上级下达随县年征购任务2.24亿斤,除内销7000万斤外,上调1.5亿斤。单就数量而言,完成任务不成问题。但全县粮仓分散,国库4处,乡镇仓库10处,村塆粮点多达647处;交通条件差,晴雨通车的只城关、淅河、厉山、唐镇几个点,晴通雨不通的乡镇和村塆粮点,还得靠人力集并;运输车辆少,包括驻随的省汽车8队只有100辆汽车。若要完成调粮任务,解决调度、运输和集并成为关键所在。

副省长王海山、省粮食厅厅长杨寅州坐镇随县督办,省长张体学每天一次电话询问调粮进度。随县县委书记安海田、县长王清贵把调粮当作头等大事,加强了县运输指挥部的领导,调精明强悍的副县长周培道、经验丰富的交通局副局长余明道、粮食局副局长文远忠具体负责,并将有调运专长的胡超群破例摘掉“右派”帽子,调回县城上班。运输车辆在短短三天之内得到了解决,省政府从武汉、襄樊等地调来7个汽车队计400辆汽车,还将武汉市100辆客车卸下座位,赶赴随县运粮。县委、县政府动员了20万人突击集并粮食,人挑、驴驮、板车拉,不到一个星期就将村塆粮点的7000万斤贮粮集并到乡镇粮点。各粮管所、站设立招待所,让运粮司机吃好睡好,到所如到家,关怀备至。还在京汉铁路花园火车站设立转运站,负责装卸。车队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歇人不歇车。在随县至花园公路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车辆牵线,人欢车鸣。

杨寅州同周培道“打赌”,若三天内能调粮1000万斤,由他请客。谁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一日一夜就完成了1000万斤,杨厅长认输并高兴地请客祝贺。他非常感慨地说:“毛主席老人家说得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连同三天准备,仅六天就将5000万斤净粮调到武汉。当时,武汉三镇一片欢腾,衷心感激随县人民送来了救命粮。不久,县长王清贵赴省开会,顺便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听出他是随县口音,显得特别热情。别人理发只20分钟,他却用了近两小时,还死活不收钱。理发师说:“你们在最困难的时刻给我们送了救命粮,理发免费算是感谢,千万莫要推辞!”

1960年初,北京市、天津市缺粮告急。市民粮食供应减半,食品店只出售无粮代食品,就连接待外宾宴会上的啤酒也供应不上。周恩来总理长夜难寐,当即命令粮食部,限20天调运1.5亿斤净粮和200万斤大麦,以缓解京津缺粮之急。总理建议将任务下达湖北省,并向省委打电话,强调一定要保证完成任务。此任务下达湖北后,省委又下达到随县,省长张体学亲临随县,除传达总理指示外,还驻守督促完成。当时随县要完成任务,确实困难很大。因为早在一月前已调运1亿斤净粮到武汉,若再调就得组织大量劳力突击集并。特别是大麦,把全县仓库翻个底朝天,只有140万斤,剩余60万斤还得动员各家各户解囊相助。随县人民没有被困难压倒,县委实行县社干部分工包点,动员全民参战,参与集并粮食的人员达70万人次。县指挥部每天按调运1000万斤制订作战方案,并对粮数、粮点、车辆逐个落实。集并粮食由包点干部负责,库存粮食由粮管所站负责,车辆由汽车队负责,每天24时前检查兑现。经实地考察,发现调运大麦任务难以保证,因大麦大都贮藏在尚店,又不通车。县长王清贵带领文远忠亲临现场,动员4万民工抢修便道。他们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昼夜放炮6次,开山炸石,经两昼夜的苦战,终于修通便道8公里,确保车辆直达尚店。由于修路争得了时间,6天内就将200万斤大麦运到北京啤酒厂。为了确保调运大米任务的完成,省政府又调来4个车队,运输车多达800辆,这在全国罕见。接着,花园火车站卸车装车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调运进度。县委领导和粮食局三名局长准备了8头猪肉,专程赴花园慰问装卸工人,并将他们每天口粮增至两斤。300名孝感工人都表示:“支援北京,人人有责!”,保证汽车随到随卸,火车随到随装。经8昼夜的奋战,提前完成了调运京、津的大米、大麦任务。

这年4月,河南省缺粮告急。时置河南“反潘(省长潘复生)倒吴(省委书记吴芝围)”浪潮波及城乡,局部地区已出现饿死人现象。国家粮食部当即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代表国务院直接电话同湖北随县协商,将调运河南省3000万斤救命粮的任务下达随县。具体分工:随县提供粮食,河南省组织运输车辆,通力协作,在一月内将粮食运到指定地点。河南省委从信阳调来3个车队,从驻洛阳部队调来1个汽车运输营,加起来不足210辆车,而且大部只能载重2.5吨,即使晴雨无阻,每天必须运往花园100万斤才能完成任务。随县人民发扬共产主义精神,除将本县车辆调出支援外,还联络湖北省3个车队支援。结果超调粮食8万斤,提前7天完成任务。河南省政府和人民感激不尽,省委秘书长亲率河南省豫剧团来随县慰问演出,专门排演《刘氏牌坊》历史剧,以刘氏的爱国爱民精神和忠贞无私的情操,来赞颂随县人民。

1959年7月至1960年4月,随县共上调净粮3亿斤,一年完成了两年的上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粮食部都很满意。故在1959年10月1日周总理点名让随县粮食局代表龙国远赴京参加国庆观礼。23日,周总理亲自向随县粮食局颁发了一面“先进集体”的锦旗,并电话通知《人民日报》刊登了《向随县同志学习》的文章。1960年2月20日,总理又决定全国调运会议在湖北召开,点名让随县介绍经验,随县粮食局代表文远忠在全国第八次粮食调运会议上介绍经验。从此,随县因超额完成调粮任务在全国出了名。

(作者:胡立志,原随州市党史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