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政协文史>详情

湖北铁树“万古长青”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19-01-18

梁智信

 

“湖北铁树万古长青”。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湖北随州棉纺织厂被省发改委批准为“湖北铁树纺织股分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湖北铁树公司),原省委书记关广富来随州视察,到湖北铁树公司参观指导时的现场留言题词。从中不难看出,这是省委领导对湖北铁树公司的希望和良好祝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切事务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谁也阻挡不了,湖北铁树公司最终也逃脱不了这一优胜劣汰的规律,而只不过是人为的不当因素,使这一随州最大企业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湖北铁树公司尽管只存在了36年,但它对随州的社会发展、生产建设、经济生活等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影响,它的厍煌时朗在随州乃至湖北省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随州各方面的发展建设,包括地级市的设立都有它的影响因素,对地方的贡献不可磨灭,历史地位举足轻重。随州的这棵铁树虽然枯萎了,但作为随州历史的一页,对湖北铁树公司员工乃至于随州的老百姓的铁树情感是忘怀不了的。湖北铁树公司从诞生到破产的见证人,将昔日湖北铁树公司的历史真实记录下来,既是由于铁树情结的使然,更视为责仁,毕竟是亲手裁培、浇漕成长的大树啊!毕竞伴随它走过36年的历程啊!毕竟是为它奉献了两代人的青春年华啊!

  湖北铁树公司的诞生

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一方面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加速了工业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仍然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中,导致国内较长时间处于一切为了打仗的战备思考之中。因此,国家调整了国内的工业布局,众多的工矿企业开始由东南沿海向西南大后方的大三线和中西部的小三线转移。1966年,国家计委和纺织工业部作出了在湖北、湖南、贵州和四川同时兴建四个相同规模的军用帆布厂,同时根据我省江汉平原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的情况,集中在我省发展棉纺织工业,决定在黄石、襄樊、宜昌、沙市兴建4个八万锭的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并将投资1300万元的帆布厂建设定点在随县。同年8月,随县县委和政府接到省计委的指令后,迅速作出了安排,厂址定在城关北门的青素大队,决定由县工业局组建湖北随县帆布厂筹建处,工业局副局长王喜臣同志任筹建处主任,同时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十多名干部组成随县帆布厂筹建处办公室,并在县工业局挂牌办公,筹建处设立财务组、材料采购组、人事组、基建组、生活后勤组。业务上由湖北省纺织工业公司协调管理。从此,随县继巢丝厂、拖车厂、油泵油嘴厂之后又增加了一家省属企业——湖北随县帆布厂。

 

湖北铁树公司的建设发展

帆布厂最初的设计规模为三万纱锭中型纺织联合企业。主机设备为细纱机71台,重型帆布机160台。筹建处的工作迅速展开,青年路以北的生产区的厂房基建任务,纺织工业部决定由河南省的纺织建筑公司第三处承担,青年路以南的生活区的建设由筹建处组织施工。虽然当时正处于文革开始的动乱中,但生产和生活区的建设仍在紧张的进行。材料组根据纺织工业部的调令到全国各地生产设备厂家组织机器设备进厂,同时,采购大量的钢材、木材、水泥等计划物资和灰、沙、石:人事组根据省计委下达的招工计划,在城关和各乡镇组织招收工人进场,到1967年3月招收工人近千人进场。当时进场人员没有住宿的地方,只有借宿省拖车厂、水西门农机公司、县委小礼堂等处,全部以草铺地当床,冬天还要到护城河和厥水河破冰洗脸。而河南省的纺织建筑公司工人都吃住在县委招待所。进厂工人的吃饭问题只好借用县福利院的空房做厨房,从护城河挑水做饭,工人们都在露天站着或坐在地下吃饭,有时连喝药丸都没有开水,这么多人的吃住是个大问题,必须尽快送出去培训,只留下少数人员搞生活区的基建。大部分人员被派往武汉六大纺织厂、汉川三五零九工厂、上海、郑州、安阳、邯郸等地的纺织厂培训学习,为投产做准备。同时,还到郑州、安阳、西安的纺织厂商调部分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工人,并先后接受国家分配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后勤生活组积极组织职工食堂的生活票证的发放,组建职工医务所、采购生活计划供应物资;财务组除了及时结清各方面的往来帐目,就是要汇总全部人员的考勤,到各培训点去发放工资和报销众多出差人员的旅差费。基建组担负着生活区的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职工医务所、澡堂的建设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运输工具,就是厂房的建设用砖,只好请求8228部队,每天出动5台汽车从河南信阳运回红砖,而生活区建设用砖只好买了十多辆板车,组织进厂人员,四人一辆板车,每天从城关草店子街下面的砖瓦厂,拉砖回来,每车要装三四百块砖,每天拉两车回厂。经过一冬一春的努力,先后建起了南生活区职工宿舍、职工食出堂、澡堂、医务所、自来水塔等设施,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与此同时,到1968年上半年主厂房也基本建成,由于各方面建设速度较其他省三家帆布厂快的多,纺织工业部多次表扬,高度重视,纺织工业部的部长钱之光同志亲临随县现场视察,肯定了筹建工作的成绩,并作出凡是随县帆布厂的一切需求,纺织工业部优先办理的表示,所以到1968年下半年,就着手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整个设备的安装是由河南省纺织工业设备安装队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的,我厂在外地培训的机械保全、保养和修机工人,在安装队的带领下,全程参加安装工作,加速了安装进度,锻炼了自己的技术本领。经过四个多月的全部安装完毕,年底进行了试车生产,1969年五一节正式投产。从此一个中型的全民所有制省属企业,日夜三班倒地开足马力阔步前进。

 

湖北铁树公司的生产和转产

企业正常生产后,也正是随县的行政区划变动之时,即原随县城关镇外15里内为县一级的随州市区,市区以外的为随县。因为帆布厂在市区内,原随县帆布厂的牌子被取消,企业被冠名为湖北随州棉纺织厂。管理体制下放到随州市。企业主要生产21支棉纱和重型帆布,但随州国际形式的变化原苏联政治解体,昔日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瓦解,冷战时期宣告结束,因此国内的紧急战备、时刻准备打仗的紧张气氛也随之趋缓,没有打仗,军用帆布都堆放在位于广水市长岭的国库里,存量已饱和。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把企业推向市场,迫使企业自负盈亏,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转产,由军用重型帆布转为民用市布,企业的科技人员最终研制成功一种细帆布,即7240型(即1平方英寸为72根径纱和40根纬纱)。同生产的21支纱都被冠名为“铁树牌”商标,转产后企业就形成服装细帆布7240型和重磅牛仔布、产业用布、牛仔服装、环锭纺纱、气流纺纱,六大生产企业的纺织、印染、成衣的全能企业。

 

湖北铁树公司的改制

1993年初,为了更好使企业与国际贸易接轨,实施政企分开,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全面进入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国家逐步推行股份制公司改造,湖北省发改委确定湖北随州棉纺织厂为随州市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将原随州棉纺织厂改为湖北铁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募集包括国家股、社会法人股、公司员工个人股共计5028万股,其中国家股2888万股,社会法人股1455万股,职工个人股685.2万股,从此铁树员工正式成为本企业的股东之一。1994年下半年,根据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做了一个上世纪末的发展规划,即销售收入过十亿元,利税过亿元。省政府以(1994)695号文批准本公司为:湖北铁树纺织印染集团股份责任有限公司,作为全省45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它包括湖北华龙纺织印染公司、湖北金龙服装服饰公司、深圳天马纺织丝绸有限公司,共三个合资公司,四个全资子公司,这时公司在兼并原青素大队织布厂的基础上,再次征地建立服装厂。并且,在1986年,购进德国气流纺纱机16台的基础上,从日本购进自动络筒机2台,台湾整径机1台,比利时箭杆织机60台,美国球径机2台,染色机1台,分纱机4台,浆纱机1台,后整理预缩设备1套及1批先进的缝纫机,使企业的各种设备达2000多台套,相当于五万纱锭的规模,形成原料进厂到纺织、染织、成衣出厂的一条龙生产线,生产人员从投产时的1000多人到1970年省计委下达的1200人的招工计划,先后从随州、枣阳、谷城、红安、安陆等地招收武汉等地知青人员,特别是1981年,纺织工业部根据全国纺织企业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特点,决定在纺织企业推行从24小时三班倒,变为24小时4班倒,即三班四运转,使企业再次在当地招收1000多人,加上从兼并过来的人员,总数达5000多人,被迫再次征地建设厂北生活区。生产区的土地面积达到了200多亩,企业总资产1996年已经达到18400万元。至此,湖北铁树公司已迈入国家大型二档企业,为随州地区的最大企业。

 

 湖北铁树公司生产、创造的业绩

 企业从诞生到破产,走过了36年的历程,它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艰辛和动乱的文革时期,但铁树人以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步伐一步步走向辉煌。企业投产的最初几年,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税,就占到当时城关地区半壁江山。销售收入从改制后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100位内,尤其是1990年,利税就超过了2000万元。到1994年底,累计上缴税金2.1亿元,是国家建厂投资的16倍,仅1994年就实现利税2842万元,这可能超过当地另五家省直企业利税的总和,企业自主创造了“铁树牌”的商标,使“铁树牌”的7240帆布、7444纱卡、OE7支纱和10支纱在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主导产品7240细帆布在国内外竞争中,始终名列前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质量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是客商公认的名牌部优产品,尤其是7140细帆布,经染整后做出的男士休闲牛仔装,其外观颇似毛呢,因此,“铁树牌”商标在1994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获金奖。其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国内的主要稳定客户有50多家,如佛山市的南方印染厂、石家庄明石印染厂、广州市纱布经营中心、湖北省外纺、武汉市外纺等大中型企业,正是由于铁树企业的知名度的影响,且又是随州地区唯一的国家的大型二档企业,历来是地方的党政机关和领导人接待省委政府的领导人和外地重要客人来随视察和访问时,必被推荐并陪同观摩的标杆企业。评价铁树36年的业绩,除了上面谈到的以外;还有应当以货币计算而又无法计算的部分,比如:铁树企业购置的200多亩土地、厂房设备,虽然,2次拍卖为4.1亿元,但都是在不合时宜、被迫无奈、急功近利的背景下的结果。铁树员工达5000多人,2600多户,连同家属达到1万多人,作为铁树企业养活这1万多人36年,如用货币计算,这又是怎样的数字呢,同时,铁树企业为职工建了近70栋、计2600多套宿舍。随州的老百姓对铁树的印象也是深刻的,最直接感受是好多家庭有人在铁树工作引以为荣,被人羨慕,特别是1980年前后,原随县城关镇在文革中,下放农村的人员,按政策返城后,就业问题给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恰在此时,企业生产要增加1个班次,也就是实行三班四运转,当即在城关招收1000多返城的青年人,这些人及家庭非常感激,政府在社会稳定方面也松了一口气。在企业文化生活方面,也是有声有色,铁树业余男女篮球队、文艺宣传队、电影队、礼堂俱乐部、图书室、科技资料室、乒乓室、棋类室、报刊阅览室,仅图书就达1万多册,老百姓对铁树的男女篮球队印象深刻,当时,男蓝在襄樊地区也是劲旅,在随州只有驻军高炮师能够抗衡,而女篮,在当地属于王牌,男蓝的罗歪、郎杰、巴雷都是大家喜欢的球员,男女球队,文艺宣传队多次到外地比赛和演出。在当时只要铁树有球赛,文艺演出、电影院放映,周边的老百姓总是扶老携幼早早的来到场地,抢占好位置,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场场爆满。36年来,湖北铁树公司造就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获得高级职称的达27人,中级职称的达188人,初级职称的359人,正是铁树公司雄厚的技术力量,承担了淅河棉纺厂的设备安装和组织投产,调派企业的管理人员,保证了淅河棉纺厂的正常生产。并且先后接待多批厉山、安居、淅河、环谭、唐镇等小纺织企业的工人培训和外地的贵州、河南、青海的工人培训。如果说:“原湖北拖车厂是现在随州汽车改装遍地开花的种子,那么,湖北铁树公司就是带动随州蓬勃发展轻纺织工业的龙头。”36年,铁树获得过各项荣誉称号,如:1988年获得“湖北省先进企业”、1989年获得“国际二级企业”、1994年获得“湖北省优秀企业”、1995年获得“湖北省综合管理先进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纺织总会、省纺织总公司和随州市政府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乃至一家国家大型企业在随州大地崛起,无不是铁树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结果。

 

  湖北铁树公司的枯萎

自1996年以后,企业长短期借款已经超过企业资产的50%,工厂开始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这主要原因:1、原料(棉花)紧缺,开工不足,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原棉36万担1年,而国家计划分配不足10万担,而计划外原棉价格居高不下,为了维持生产,只好购买计划外高价棉,这样就造成了无利可盈,甚至是做赔本生意。2、缺少资金注入,导致技改资金不足,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前30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2.1亿元,企业留利甚徹,所需流动资金主要靠信贷维持,由于原料价格猛涨,加大了流动资金的投入,这样,贷款利息大量吃掉利润,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3、企业设备先进程度总体上水平仍然较低,达国际先进水平只占7%,达国内先进水平只占4%,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市场的产品鱼龙混杂,大量仿冒铁树的产品,以低价在市场销售,无情冲击着铁树企业。4、过渡强调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盲目上新项目,仅牛仔布项目就投资近亿元,而投产后,最多只能保本经营,而巨大的银行利息,成为企业的承重负担。5、企业沉员过多,和社会负担过重,企业破产前,员工达到5020人,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增加一个生产班次,而招收1000多人,和兼并青素织布厂过来的600多人,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再则,企业的社会负担日重,仅1994年,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医疗、卫生、职工住房公积金、幼儿园、子弟学校等经费高达630万元,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利税应该是销售收入的4%,而铁树企业的利税达到6%,就这样,企业负债经营的包袱像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昔日茂盛的铁树终于枯萎了。2002年底,湖北铁树公司在随州大地上永远的消失了。昔日的厂区现在已经变成鳞次栉比的高楼住宅和商贸区,昔日的铁树员工也树倒猢狲散飘落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谋生,铁树的印记只存在原企业的家属委员会,现在被冠名为“铁树社区”,原铁树子弟学校被冠名为“随州铁树小学”原铁树职工医院现被冠名为“铁树医院”,除此以,再也找不到铁树的印记了!

(作者:梁智信,铁树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