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政协文史>详情

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及“楚风”牌专用汽车底盘的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19-01-18

刘克明    王仁全

 

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1966年5月由武汉“湖北长江汽车配件厂”的一个车间搬迁至随州开始建厂,定名为“湖北拖车厂”。建厂之初的任务是试制生产1.5吨农用拖车,之后相继试验、生产1.5吨农用汽车。经过几年的探索,在农用车试制生产的基础上,于1970年试制15吨载重汽车取得成功。为此,时任省领导张体学、赵修先后到企业视察,指导工厂发展方向。1973年企业从武汉锅炉厂“引进”有关装备制造技术,用“解放”牌载重汽车底盘改装的E53型运油车试制成功并投入量产,当年就承接193辆运油车的国家援外任务(越南、巴基斯坦、赞比亚、几里亚等国家),从此,企业走上生产民用改装汽车的发展之路。1976年11月24日经湖北省经济计划委员会、工交委员会批准,将湖北拖车厂更名为湖北汽车改装厂,企业成为湖北省规划及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指导下的专门生产改装汽车的专业厂(粮食散装车、牲畜运输车、油罐车、机场装卸车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之后,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专用汽车的需求量迅速增大,出现一车难求的态势,工厂也遇到大发展的机遇。但由于工厂的生产能力受到汽车底盘的紧缺制约,而且两大汽车制造厂(一汽、二汽)在此时均未生产专用汽车所需要的汽车底盘,于是厂里便从“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引进装备制造技术,用“解放牌”载重汽车改装试制成功HB341自卸车。在这些试验生产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工艺文件,1980年由副总工程师施存忠带领部分技术骨干和工人用二汽“东风牌”汽车改装开发出HB342自卸汽车。其间,工厂和二汽技术中心共同确定专用自卸汽车底盘的有关技术参数,形成了东风系列自卸汽车专用底盘。开启了湖北生产专用汽车之先河,为推动湖北乃至以外地区的专用汽车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改装汽车的生产取得重大成就。1981年8月7日湖北汽车改装厂被二汽吸纳为东风公司“松散联营厂董事单位”,1982年11月20日,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改装汽车道路试验标准工作会议”,在湖北汽车改装厂召开,中汽公司领导何春阳、王平等到会并考察了工厂的生产条件及生产过程后做了“总印象比较好,适合大批量生产改装专用车条件和能力”的评价。1983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在北京举办改装车、专用车展评会,在全国383个参展单位中,湖北汽车改装厂被评为10名优胜单位之一,并获得中汽公司授予的“成绩优异”绵旗一面,其中“东风”后栏板起重运输车获“设计优秀”奖、“东风”数显计重加油车获“专用功能优秀”奖、“东风”10吨半挂加油车获“东风”系列“新产品”奖、“解放”牲畜运输车获“解放”系列“新产品展出”奖。1984年12月21日被二汽接纳为“半紧密联营厂董事单位”。

专用汽车的生产,首要条件是专用汽车底盘的供应保障。专用汽车底盘的生产只有一汽、二汽有资质有能力。在这个时期一汽、二汽生产的产品是国家用计划分配的形式供全国各专业定点生产企业使用。湖北汽车改装厂每年也只有几百辆的分配指标,既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需要,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能解决专用车底盘供应受限的难题,企业的决策层思考着一个大胆的设想——借用外力,上级给办,自己努力,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专用车底盘生产线,解决一汽、二汽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个设想中,把一汽支持吉林省发展地方汽车工业的做法,以及二汽在湖北各地已经发展有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厂点依靠二汽的技术支持,扩大其配套厂点的生产能力,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厂里过去生产“湖北牌”农用汽车、改装汽车的基础,建成专用汽车总装生产线。经过多方面的征询建议,学习研究外省兄弟企业的经验,拟定了工厂的规划意见。1984年正式向湖北省汽车工业总公司、省机械工业厅呈交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建设年产5000—10000辆“楚风牌”专用汽车底盘总装生产线的项目建议书。此后,省机械工业厅许处长向省领导做了汇报,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黄知真亲自与二汽厂长黄正夏商定,由二汽支持帮助湖北省的地方汽车工业发展,支持帮助湖北汽车改装厂实现年产5000—10000辆楚风牌专用车生产线的建设。在省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运筹下,省经济建设委员会批准立项,并明确:不是新建整车厂,而是在湖北汽车改装厂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本省为“二汽”配套生产汽车总成件的能力,依靠“东风”汽车公司支持,发展专用汽车底盘生产。遵照这一原则,于当年该项目启动筹备。1985年3月10日时任省委书记关广富来到工厂视察,并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展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情况作了全面了解,提出了要求。

这个项目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如下四个重要条件支撑:一是专用汽车底盘的样车定型试制、试验达标;二是建立配套件的供应网点(配套生产厂);三是总装生产线的建设及成品车下线后,质量检测手段的建立;四是定型车完成各项必备条件后报请国家相关机构审核注册,签发产品资质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项目建议书由省经委批准后,随即进行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制定,由总工程师钱明先负责,委托省机械工业厅工厂设计院共同完成报告内容,并邀请省经委、省科委、省机械工业厅、省汽车工业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和湖北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专家、省财政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参与审查。评审同意批准“报告”内容。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到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备案之后,中汽总公司规划部、科技部均派领导和科技人员来厂现场调研指导。

1985年,5000—10000辆项目列入“工厂七五计划”。为适应生产需要,厂里首先调整了内部生产组织结构,成立了总装专业厂、改装专业厂、客车专业厂。在随州政府的支持下,工厂在原有格局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技术改选,征地180亩建成23000平方米的总装生产车间及相应的配件仓库。由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力量,开展专用汽车底盘样车的试制准备工作。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专用汽车底盘的名称“楚风牌”系列装载量为五吨的载重汽车。采用二汽的技术标准,试制两辆样车,样车的各总成件、零部件,优先采用省内为二汽产品配套的定点厂家提供,配套中的困难请求二汽支援。发动机、驾驶室由二汽提供,汽车车架由枣阳车架厂提供,汽车前轿由谷城汽车车轿厂提供、汽车后轿由公安县车轿厂提供,汽车变速箱由云梦汽车齿轮厂提供,其它配套件由相关生产厂家协商生产供货。1986年4月样车试制完成。在样车试制组装的过程中,为今后批量生产的配套网点建设打下了基础。

根据国家汽车生产的有关规定新型号汽车整车性能的认定和生产许可,必须在国家认可的专业汽车试验场按照国标进行定型试验,达标后方可申报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1986年5月31日试制样车赴海南五指山一汽汽车试验场(当时,全国唯一具备条件的试验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i1332—81)》,标准进行试验检测,经过2500公里道路试验后,随即进行24小时连续振动试验顺利通过后,进行15000公里环形道路试验、5000公里的平原公路试验、5000公里的山区道路、泥泞路的试验。先后又在安徽定远,湖北襄阳经过3个月的重载荷丁字路、蛇形路、涉水、沙漠等高难度的加速制动及破坏性整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符合标准要求。在拿到试验报告后,经由省经委、计委、机械工业厅、省汽车工业总公司、中汽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二汽技术中心、武汉工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随州市经委、技术监督局、环保局等单位参加评审,顺利通过定型鉴定。

样车合格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批准新产品上目录并公告准许生产。1992年,湖北汽车改装厂更名为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国家经委授予《国家级大一类二级汽车制造企业》。夏秋时节省委书记关广富在襄樊市委书记杨秉庆、随州市委书记李文烈等领导陪同下来到工厂考察新汽车的投产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至1996年工厂已实现专用汽车底盘生产8000余辆,达到项目设计的生产能力。在企业技改和专用汽车底盘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总工程师钱明先、副总工程师施存忠、总设计师喻文清、总工艺师办公室主任刘炳书、高级工程师刘克明、工程师陈诗忠等同志及武汉工学院(武汉汽车大学)的相关专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用汽车底盘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缓解改装汽车底盘不足的困难和市场需求,也为随州地区专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克明,原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王仁全,原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