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社情民意>详情

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19-07-1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新一波创新创业主力军。

通过电话、微信、访谈、问卷等方式随机对随州100名返乡创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投资领域差异化。一方面,小型投资“唱主角”。初期投资10万元以内的创业项目,经营产品主要集中在土特产、特色种养殖、餐饮服务等领域,具有操作性强、上手快、资金压力小等特点,占比较大且适合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与此同时,中大型投资“独角戏”。15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调查问卷分析,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具有专业性强、产品推广力度大、综合性程度高等特点,占比较小但比较适合具有较大技术研发优势、资金项目优势的青年进行农村创业,符合乡村振兴和资本下乡战略。

(二)经营发展差异化。一是资本下乡占“半壁江山”。60%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来自本地青年,还有40%的青年来自城区或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经营发展“不平衡”。70%的创业项目初期投资与其现实年收益率并未呈现常见的“正态分布”,相反,一些投资小的创业项目收益率反正更好。三是创业模式“多元化”。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依市场发展不断调整经营产品种类,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广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将信息化植入现代农业,部分返乡创业青年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相融合,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空心化”现象等老大难问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事业发展。

(三)主体需求差异化。一是人才瓶颈凸显。特别是对既懂零售、财务、技术,又懂供应链、市场推广的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二是资金压力仍是“痛点”。80%以上的毕业生在考虑进一步扩大生产投入及规模化经营时,资金缺口仍然是重要制约因素。三是资源整合尤为迫切。我市返乡创业大学生“单兵作战”多、“散兵游勇”多,缺少政府或NG0组织进行有效的资源协调整合。

二、返乡大学生创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环境不优。一是政策落实不够。国家和地方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相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二是部门扶持断档。全流程帮扶机制尚未健全,往往注重前期项目引进,创后跟踪扶持较少。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往来交通不便、物流服务滞后等因素仍是制约“三农”创业项目发展壮大的软肋。四是发展环境欠优,创业氛围不浓,社会上普遍未尊重、重视甚至看衰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高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项目吸引力不强,员工流失率较高,用工难问题仍然存在。

(二)创业主体不强。一是创客能力待加强。受专业和经验掣肘,创业意愿强但经验值弱的问题仍较突出。二是创业项目待创新。受整体环境和创业土壤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缺乏高新技术类别,创新动力不强,后劲相对不足。三创业教育欠佳。多数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未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四是创业链条待健全。目前,我市返乡大学生创业主体逐年增加,但分散化严重,入住产业园、孵化园不多,且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仍显滞后,产业链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融资渠道受限。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一是信贷产品少。尤其缺乏适合大学生创业特点的贷款产品,“想贷无门”;二是贷款手门槛高。半数以上创业者表示银行小额创业贷款手续繁杂,利率较高,加之缺乏担保人质押物等因素,“望而却步”;三是民间融资贵。受融资渠道限制,部分创业者拥抱民间借贷,“不堪重负”;四是风投或政府引导基金缺。我市VC机构相对缺乏,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极少覆盖大学生创业项目,“嗷嗷待哺”。另一方面,政府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新兴的返乡大学生创业项目覆盖面不大,多数经营主体生产成本仍在高位运行。

  综合以上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建议进一步维护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发展权益,通过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培训实效,让返乡创业大学生“留下来”、“多起来”、“强起来”、“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