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议政建言>详情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20-07-21

物流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抢抓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政协2020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安排,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对我市物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到韵达快递、大随通物流、可口黑大健康、湖北广大物流、顺和广电工贸科技等企业进行实地察看,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分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一)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市现有商贸流通业服务网点3万多个,物流行业市场主体达1570个,其中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企业25家,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6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1%,大宗商品货运量3000多万吨,各类快递5700万件。我市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物流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随州处于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地区,交通便利,为随州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已初步建立。随州长佳冷链物流园、随州大随通物流园、随州市文峰物流园、湖北广茂综合物流园崭露头角。今年6月,随州神农香菇智慧交易城开工建设,项目涵盖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综合交易等。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总体上看,我市物流业虽已步入转型升级、结构优化、降本增效的新阶段,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专门的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专班,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制定、项目申报审批、业务监督管理等工作难以产生合力。

二是产业发展平台缺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确定建设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212个国家物流枢纽。我省武汉、襄阳、宜昌、十堰、鄂州已经顺利入选,随州尚未进入。在国家重大项目以物流枢纽城市为依托进行优先布局的前提下,将对我市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基础设施布局有待优化。现有物流设施布局较为分散,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现有几家小型物流园定位不准、功能太泛、布局不顺、经营困难,我市专汽和地铁风机产业还没有配套的大型物流园和交易中心。

四是服务结构需要升级。全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状况比较普遍,没有大型骨干物流企业,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

五是信息化发展滞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数量少,业务功能单一,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存在物流信息“孤岛”现象,跨平台、跨行业的对接能力弱,物流业和信息业两业联动发展缓慢。

六是物流企业经营困难。受运输方式、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物流成本偏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七是缺少物流管理人才。目前我市仓储物流行业从业者中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少,物流规划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全面紧缺,尤其以物流管理人才最为缺乏。

三、加快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当前重大政策利好叠加,如何抢抓机遇,用好用活政策,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课题。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建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发改委、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商务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双月会商,各成员单位加强业务科室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规划引导,合理布局

一是制定出台发展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高水平谋划物流业发展,尽快制定出台全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我市更多重点项目纳入省、市两级物流业发展规划项目库。

二是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围绕我市“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区域功能定位、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诸如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专用线、火力发电场站建设等因素,布局我市超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统筹建设华中地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钢铁物流中心、建材物流中心、汽配物流中心、快递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以及相应的仓储、配送、分拣和安检设施。

(三)创新机制,培育主体

一是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重点瞄准国内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知名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促进落户。支持本土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重组等方式,组建物流集团,促进本土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做大做强专业物流。推动传统的工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培育一批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是加强现有运输、仓储、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联运,加强对随州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材、粮食、香菇等大宗物资铁路运输能力。推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邮政快递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等深度合作,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快递物流网络,推进快递进村,解决城市快递“最后一百米”难题,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毛细血管”更畅通。

(四)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抓住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机,依托5G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链。尽快建立统一的市级物流信息平台,逐步整合政府、企业各种物流信息资源,研究建立物流信息化统一标准及不同平台之间的接口标准,建立互联互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

(五)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

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物流培训和实训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优化用人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供应链管理、舱单质押、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到随州创业兴业。

(六)政策保障,促进发展

设立物流发展基金和物流产业财政专项引导资金,通过重点扶持、奖补结合等形式支持物流园区、重点项目和重点技术人才发展。积极引导商业银行放宽物流企业信贷条件、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特别是解决中小型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纳入市、县(市)区规划的物流园区和重点项目的土地征用给予优先保障,在规划许可方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