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大会发言选登 信息详情

蓄势发力新能源 打造发展新引擎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协  发布日期:2023-01-05 [关闭]

蒋  波

 

近年来,我市立足新能源优势,全力做好“追风逐日、风光无限”文章,吸引大型能源企业抢滩,推动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昔日能源小市一跃成为全省能源大市。华润、国电、中广核等17家大型能源企业在随州布局新能源发电产业,建设风电场19座、集中式光伏电站2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783个、生物质发电站3座。2021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全社会用电量,成为华中区域唯一一个新能源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地级市。至2022年11月底,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99.2万千瓦,占全省的14.3%;累计发电量259.8亿千瓦时,占全省的24.8%,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长期位居全省前列。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现代新能源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绿色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特色发展优势

当前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能源产业持续保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态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新能源送出受限。我市新能源最大外送已接近极限值,新能源发展严重受限。国能长源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一期40万千瓦接入后,存在超稳定极限风险。鄂西北还有大量新能源接入需求,2021年投产的随州编钟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远不能满足整个通道上的电力送出需求。

二是新能源出力不稳定。我市风电和光伏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大,加剧了主网电压波动,人工调节速度跟不上变化需求,导致电压越限及日波幅超标情况经常发生。如2021年2月15日,新能源在2个小时内波动达90万千瓦,主网电压波动达11千伏。

三是新能源产业链不完整。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优良的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发电基地,而依托新能源的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市新能源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产业带动作用的价值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市新能源建设将再次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大势、融入大局,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卖资源”向“卖产品”转变,实现产业高质量、突破性、裂变式发展。

一、打通“堵点”,加快建设智能电网

以市政府与国网湖北电力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依托,“十四五”期间,争取省电力公司按照55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加大随州电网投入。加快布局以500千伏为骨干、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基础的智能电网,畅通电力输送主通道。加快推进随州编钟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随县徐家塆120万千瓦抽蓄电站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华润广水风光水储互补百万千瓦基地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等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和消纳需求,改善电力送出条件。

二、补上“断点”,完善全域新能布局

聚焦“千万千瓦”装机目标,打造“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促进传统能源绿色发展。加快随州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推动电、热、气、副产品等多式综合供应,发展关联配套产业,打造能源产业园。稳步发展光伏产业,鼓励利用荒山荒坡、农业大棚发展农光互补、林光互补、茶光互补等新型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进随县徐家塆和广水花山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建设,加快华润随县文昌集中式化学储能电站、国网湖北省综合能源公司储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随州电网调峰能力。

三、打造“亮点”,延长新能源产业链

抢抓“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发展机遇,依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打造专汽产业新能化智能化研发中心、产业园和示范基地。利用与武汉联合申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契机,统筹布局制氢、氢气储运、催化剂、氢气循环系统、空压机、加氢枪等氢能装备产业链,用好程力、新楚风整车资质,加快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量产,建设省级氢能产业示范区。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来随布局动力电池及正负极材料等产业链,发挥我市专用汽车产业优势,加大新能源汽车车身、车轮、底盘等零部件研发制造,建设新能源商用车专用底盘研发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围绕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等环节,积极招引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等光伏行业生产企业,发挥齐星集团晶星公司年产500兆瓦大功率光伏组件生产线作用,培育壮大光伏产业链。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州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9 www.hbszzx.gov.cn  鄂ICP备10020639号

地址:湖北省随州市神农大道7号 邮政编码:441300

技术支持:安徽商信政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400-805-2158